“今年的生意特别难做。”解放桥花卉市场,长久没有迎来一位顾客的花卉摊主沙女士叹息,近几个月每月1000块钱左右的利润让她愁眉难展。
花卉市场的低迷是从2012年底开始的,记者采访到的解放桥花卉市场内20多家摊位,基本都表示鲜花销量较之往年降幅明显。岁末年初,通常在单位企业会议装点、酒店宴会花篮摆放、新春佳节家居添彩等各类需求带动下,正是鲜花销售的旺季,可本应忙个不停的花市摊主们今年却清闲了很多。
“省、市‘两会’期间往年不愁销路的酒店会议用台花和花篮销量下降大概在三成以上;原来每2―3天需要进一次货,现在出货速度慢,5―6天才需要进一次。”沙女士说。就连盼了许久的情人节也没能给她带来多少欣喜,“销量比去年少了一半以上。”
“以往从来不用愁春节前有花卖不出去,今年80%的农户都出现了压货。”青州市黄楼镇,素有“江北第一花镇”之称,花农黄庆亮和省城的花商一样犯起了愁:“往年年前能卖到25元一株的蝴蝶兰,今年一直留到春节后还没能卖完,不得不四五块钱甩卖处理。”
去年底今年初,节俭办会之清风对于不少花农们来说却稍显“冷意”,“尤其是一品红、红掌等会场常用花,一般老百姓家不太买,最后只能一两块钱一支低价处理。”黄庆亮说。但同时,养了多年花卉的他表示,虽然政府、单位用花销量有所缩减,但总体而言,这一渠道并不是花卉销售的“大头”。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花卉市场的整体低迷,“我家目前主要种植的是海棠,家庭用的多,卖得还不错,但是价钱比往年低了两成多。”
为尽快度过这一花市“寒冬”,在黄楼镇,减量种植、调整品种、种菜以作补充成为了花农的主要选择。而花卉销售商家们则在一段时间的低迷过后纷纷调整策略寻求市场突破,目前将销售重点集中突出于个人馈赠和婚礼庆典,深挖市场潜力,并积极提升服务质量,目前,不少花店都根据客户实际情况推出免费包装和送花等服务。